当前位置:萧萧暮雨>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40章 注定失败的洋务运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注定失败的洋务运动(1 / 6)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无动于衷,毫无改变之意。

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才想着变革自强。

毕竟局势已经如此糜烂,接二连三的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要是再不想办法拉开的自强运动的大幕,那大清江山的灭亡就在眼前。

不过老实说,各朝古人对于清政府的迟钝很是无语。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清政府被外国列强的枪林弹雨打得一败涂地,那个时候清政府就应该求变。

可结果呢,清政府无动于衷,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白白浪费了20年的时光。

一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英法联军按在地上摩擦,这个时候才想着变法图强。

不过有些可惜,按照主播所说的,洋务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

各朝古人不禁猜想,要是清政府没有浪费这20年时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就开始变法图强,说不定结局会大不一样。

“到清朝中期雍正、乾隆时代,圆明园已汇集了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群。”

“悬挂着匾额的楼堂殿阁约六百多组,占地三百五十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

“公元1860年十月六日,这片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始遭遇连续多日的大劫难。”

“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有着一份傲人的履历。”

“咸丰十年的八月,刚刚到圆明园走马上任。”

“其個人的前途看似灿烂无比,殊不知此时此刻,整个大清的前途依然黯淡无光。”

“当英法联军蛮横地闯入圆明园的时候,文丰身边只有二十几位手拿传统冷兵器的太监。”

“尽管这些太监毫无畏惧、奋勇抵抗,但是一个个血肉之躯所面对的则是闪烁着火星的子弹。”

“在这场完全不对等的对抗中,文丰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最后选择从容赴难。”

“而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由此即将拉开的自强运动的大幕。”

“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题目是《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

“文中提到,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

“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劫到的赃物,返回欧洲。”

“一位法国军官以两千英镑的高价卖给该文作者一串用珍珠和玉石做成的项链,一百四十颗珍珠颗颗大如樱桃,这位军官甚至还有几件明显属于清国皇帝本人所有的珍贵宝石。”

“这些战利品大部分流向了欧洲和美国,仅香港就为购买这些罕见的奢饰品花费了至少一百万英镑。”

“正如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北京战利品正是来自于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0年十月七日随后的几天,圆明园内的皇家珍宝被洗劫一空。”

“十月十八日,三千五百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纵火将之焚烧,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对于在承德避暑山庄躲避战火的咸丰皇帝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以至于在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这位只有三十一岁的年轻皇帝便撒手人寰。”

“圆明园建造于雍正、乾隆年间,可以说倾举国之力、呕两代帝王之心血而建成,是雍正这样有才华、有作为的帝王留给后世的伟大遗产。”

“如今毁在了咸丰的手上,愧对先祖的压力可想而知。”

雍正:朕花费大力气建造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贼寇付之一炬了。

尽管焚毁的是另一个时空的圆明园,他这个时代的圆明园还在举全国之力建造中,但依旧让他心情郁结,极度不爽。

要知道为了打造万园之园,他不知道在其中投入了多少心血。

原以为圆明园能成为大清帝国强盛的象征,可不曾想最后的结局只能成为一片废墟。

听到那些强盗洗劫圆明园,把里面的皇家珍宝洗劫一空,他就莫名的感到心痛。

圆明园里面珍藏的皇家珍宝,连他都舍不得多看两眼。

可最终便宜了强盗,他想想都来气。

但他更生气的是,爱新觉罗家的不肖子孙没有守护好祖宗的江山,让外国强盗如此糟蹋。

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就可以进行自强运动,说不定就可以抵挡住外国强盗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也就不会遭此劫难。

“1860年八月一日,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英国陆上部队指挥官登陆天津北塘之后,不到三个月,他就完成了攻占北京的目的。”

“历史上对他是否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抢掠并没有特别记载,但在一张流传的照片中,他的身旁分明是一件精致昂贵的中国瓷器,而其目光中则流露出一种得意与贪婪。”

“当千百年来在农耕文明滋养下谦逊隐忍的华夏百姓,遭遇西方列强的狼性扩张时,是继续保守自闭,还是勇敢地迈步自强,是中华民族站在历史关口前必须面临的抉择。”

“1840年与1860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