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萧萧暮雨>历史军事>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70章 林澈精辟解析为官之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林澈精辟解析为官之道(1 / 2)

第70章 林澈精辟解析为官之道

沉思良久。

朱樉抬起头,双眼迷茫的看着林澈:

“咱…想不明白,还请先生赐教!”

就在这时。

外面再次传来死囚们的嚎叫声,林澈皱了皱眉头,走过去将门关了起来。

坐回椅子上,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道理无非就是,立朝后的大明不缺奇才,缺的是干吏。”

“刘伯温在战争中计谋百出,帮助当今皇帝决胜千里,一举夺取江山。”

“然而进入到王朝建立,皇上不在需要这些奇谋妙计,需要的在朝堂上,服从指挥,坚决执行皇帝决策的干吏。”

“刘伯温天纵奇才,却在朝廷体系之下,无从发挥。”

“而李善长则游刃有余。”

朱樉听了似懂非懂。

隔壁朱元璋却是心头一震。

沉默片刻。

“林先生还真是一针见血。”

“将咱的心思摸得透透的,简直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

“咱是真的服了!”

坐在旁边记录的朱标,看到朱元璋摇头苦笑,忍不住道:

“父皇!”

“林先生这话的意思是,大明建立,伯温先生便不再好用了。”

“而韩国公却是如鱼得水,很好的与朝廷契合?”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表情,点头赞道:

“正是如此!”

“林先生说的一点没错。”

“刘伯温这个人啊!满脑子都是计谋,还善于揣测咱的心思,什么事咱只要开了口,他就能立刻明白咱下面的意思。”

“不仅如此,他这个人做事情走一步看百步,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而李善长则正好相反,他做事就没这么多顾忌,明知会犯错,但为讨咱欢心,依然会去做,并且还能把事情做圆满…”

朱元璋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朱标面前,低头问道:

“假若你是皇帝,你更喜欢用谁?”

朱标若有所悟,感慨道:

“所以…即使李善长身为淮西集团领袖,可是在父皇面前依然是个透明,不论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想什么,做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

“因此,眼见淮西集团势力越来越大,您依然不担心,因为这些势力都在您掌握的范围。”

“您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掀起什么风浪来!”

眼见太子完全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朱元璋甚是欣慰:

“不错!”

“你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你要做到会识人用人,对能够一眼就能看透的臣子,你会放心让他帮你办事。而对于不能掌握的臣子,则要慎重用之。”

“这就是咱明知刘伯温有本事,却不让他掌握中书省的原因。”

“明知胡惟庸贪恋权欲,却任命他掌管中书省。”

听到这里,朱标豁然开朗,躬身道:

“谢父皇解惑!”

“儿臣顿悟了!”

朱元璋大咧咧一挥手:

“老大,你是太子,咱教你是应该的。”

“不过,回头你应该多谢林先生,是林先生点破了咱的心思,咱顺势将问题颇析给你听。”

“说到底,还是林先生给了你启蒙!”

朱标站起来,拱手道:

“是父皇!”

另一边。

朱樉的反应没有隔壁的皇帝和太子快,但也很快领悟了林澈的深意。

“林先生我懂了!”

“在朝堂之上,做官不能像刘伯温一样,一天到晚揣测皇帝的心思,做事畏首畏尾,这样做官也太累了,还出力不讨好,引得皇帝的不满。”

“啪!”

“啪!”

“啪!”

林澈击掌赞道:

“孺子可教也!”

“你说对了!”

“像刘伯温这样聪明的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到头来,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论哪个皇帝,都不喜欢太聪明的臣子,不喜欢自己的心思被臣子猜透。”

“所以皇帝喜欢用那些自己能掌控的臣子,这样他会用起来舒服一些。”

“伴君如伴虎,当官真的不易啊!”

“朱二,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朱樉看着林澈的眼神充满崇敬,恭敬道:

“是,林先生!”

“咱一定记着您的教诲!”

林澈满意点点头,接着提醒道:

“还有一点,对你来说也是最关键的。”

“倘若你今后真的进入官场,你的升迁之路,我希望你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上升!”

“官场上,若是短时间内,众人把你抬到一个你根本不能掌握的高度,让你平步青云。”

“这对你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甚至等待你的…”

“或许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一语落地,寂然无声。

隔壁的皇帝父子,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震撼到无以复加。

要知道这种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