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萧萧暮雨>都市言情>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74章 武怀玉的反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4章 武怀玉的反击(1 / 2)

第1074章 武怀玉的反击

武怀玉打算和张亮聊聊。

他觉得两人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应当可以谈。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张亮这人虽说这些年跪舔赵郡李氏,搞的名声很臭,但能力还是有的,尤其是这家伙当初执掌六扇门时间挺久,

掌握了不少机密。

朝会之后,去政事堂坐了半天班,中午也是在政事堂吃的堂食,蒸羊肉和大刀面。

侯君集一如既往,对武怀玉很客气,甚至很有礼貌,总是笑吟吟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侯君集这是吸取教训,向武怀玉服软认输了。

可武怀玉已经知道,这家伙笑里藏刀,在搞阴谋诡计,暗里对付他。

武怀玉只当是不知道,也对他回以微笑,甚至还称他侯师弟。

李义府拜武怀玉为师,中了进士后又娶了武士逸之女,后来更是积极的跟赵郡李氏靠拢,他家本不是赵郡李氏。可他却先跟李孟尝拉关系,拜他为族叔,然后又结交李百药儿子李安期,认了兄长。

承乾望向武怀玉,他相信老师说这个不是因为不愿意借钱。

侯君集面皮僵硬的提醒武怀玉,说卫国公并不认自己这弟子,所以也当不得师弟之称。

“我也要回民部,一起,反正两衙门都在一起,咱们路上再聊聊,侯相啊,其实老师也并没有恨你,你曾经虽犯下欺师灭祖大错,可老师是豁达大度之人,要不挑个好日子,你准备些礼物,我带你去卫国公府,登门陪礼道歉,你态度诚恳的认个错,大不了磕几个头,老师总会谅解你的,”

怪不得要借钱,造寺观,而且要造数座,规模都还不小,另外还要度人出家,东宫出钱买度牒,这么多人出家,那还得供养,得买田,

而多造经书,啥叫多?

大唐的纸墨笔都贵,书更贵,就算雕版印刷,成本也不便宜。

“其实殿下的孝心臣能明白,但可以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建寺观舍田产和度人出家,造印经书,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太子承乾最近还沉浸在母丧的悲哀之中,虽然皇帝让他二十七日除服,可承乾还是每日大半时间都在抄写经书,甚至从东宫的府库中拿出许多钱帛,交给长安的诸寺观,让他们造一切经。

甚至是跟这些寺观抢夺经济。

他来找李义府,

朝廷给东宫一年的料物,是四万段,值一万六千贯钱,不算太多但也绝不算少。

武怀玉故意恶心这家伙,

“我吏部还有事,要先回了。”侯君集赶紧走。

千字二十的抄写价格。

“张亮本是农夫,隋末趁乱而起,富贵后便抛弃发妻,迎娶了出身五姓的李氏,李氏生性淫荡且骄横,张亮对她既宠又怕,”

“老师,我借钱。”

这位聪明的学生,如今在东宫任太子舍人兼崇贤殿直学士,年纪轻轻却是仕途得意,

“关于张亮妻子李氏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武怀玉笑道,“师弟还是认真考虑考虑吧,若能得到老师的谅解,估计圣人也会很高兴的,天下人也会乐见的,毕竟一个欺师灭祖的宰相,总是让人怀疑人品的。”

承乾一次要让三千人出家,就算他来掏那笔买度牒钱,但这也是开不好的头,今天你太子出钱让三千人出家,明天那些勋戚贵族也有样学样,掏钱让人出家,

这个三百那个三十,这不又要走上老路。

“殿下可以造些经书,但建寺观、度人出家这些慎重。”

武怀玉看着匆匆离去的侯君集,脸上的笑容也收起,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侯君集现在是惦记上他了,

伱不能为了孝,而与国策背道而驰,

武怀玉听的皱眉。

还可以出钱建一些养济院,置田,收养一些孤寡老人。

一卷大约万字,而如今绢一匹价二百钱。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侯相莫要忘了,若非老师教导军事兵法,侯相在青海又哪有机会立功,又哪还能再回朝堂?”

武怀玉反对拿钱造寺观,造经书,甚至度人出家,买田养和尚等这些,

表孝心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尤其他是太子,许多人都看着,不能再开这个头。有钱可以做些慈善,搞些社会福利,做点力所能及的,那才是真正的善事。

大唐长安有许多专门的抄经人,为寺庙抄写经书,然后再让那些善男信女们请回家去,

寺庙请人抄经,一般行情是经书一卷绢一匹。

“这些才是大善,文德皇后在天之灵,肯定也会更欣慰。”

“我希望能够建几座大的寺观,并度三千人出家,再多造经书······”

而武怀玉搞出油墨,雕版印刷,甚至活字印刷后,书的价格有所下降。

但寺庙仍流行手抄经,觉得这手抄经更有心,武怀玉倒觉得他们是觉得这样可以卖更多钱,毕竟朝廷如今定制,寺庙是不允许经营产业的,既不许经营水硙风车,也不许搞车店油坊,典当放贷更不许,而印刷作坊当然也不允许,且寺庙现在也没那技术。

武怀玉愣了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